11月12日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联合创办“所系结合英才班”启动仪式暨宣讲会在中科大水上报告厅举行。近代物理研究所与中科大物理学院联合创办的“杨澄中英才班”随即启动。
中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万东主持启动仪式,中科大党委书记许武、副校长陈初升、物理学院和少年班学院领导,以及中科院相关研究所领导和主管教授等出席启动仪式。中科大物理学院2011级和少年班学院物理平台全体同学参加宣讲会。
近代物理所所长助理马新文在启动仪式上作了宣讲报告,介绍了研究所创始人杨澄中院士的事迹、研究所概况和创办“杨澄中英才班”的意义。他鼓励吸引有志于从事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加速器物理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优秀本科生加入“杨澄中英才班”,以此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后备人才。
11月21日,经过学生报名与考核组选拔,确认了22名优秀本科生入选首届“杨澄中英才班”,标志着近代物理所与中科大联合培养本科生行动计划已顺利实施。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研究生和青年职工的凝聚力与归属感,近物所研究生会于9月18日举办了研究生和青年职工中秋茶话晚会。
研究生会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筹办此次晚会的新一届研究生会干部。嗣后,在其乐融融的欢快气氛中,新生为大家表演了《情歌对唱》、《笛子独奏》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生动有趣、愉悦身心的《你来比划我来猜》等智力游戏,让表演者尽情展示了各自的魅力,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有奖竞答”环节中,一些别出心裁且贴近生活的问题让人忍俊不禁 。
“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晚会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合唱声中落下了帷幕。
晚会现场
趣味游戏
2013年近物所“泰基杯”迎新篮球友谊赛于8月底拉开帷幕。经过近10天的角逐,ADS联队、新入所队、科研联队分获积分前3名。
本次比赛由科近泰基公司赞助举办,按照友谊第一的原则,以循环赛的形式开展。在党委书记赵红卫开球后,新入所队、泰基公司队、科研联队、加速器联队、ADS联队、机关联队等6支参赛队伍相继展示了精彩的球艺。
此次篮球友谊赛促进了新老职工、研究生之间的友谊、交流与了解,增强了研究所的凝聚力,展现了职工和研究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7月下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等高校的本科生在近物所的“大研项目”实习、实践活动进入高潮。7月23日,近物所研究生部再次组织各高校实习生进行集中学习,听取了赵红卫研究员做的题为“近代物理所创新之路”的讲座,并于23日和26日分别组织进行了 “大研项目”答辩会,为同学们的实习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在答辩过程中,同学们汇报了一个月来查阅文献、实施计划、参与实验和完成指导老师指定科研工作的情况,同时回答了评委的提问。答辩结束后,靳根明、王琦和金运范等老师为同学们的报告做了点评,认为他们基础理论扎实,善于思考,初步掌握了撰写科研报告的要求,同时希望他们从小事做起,在科研工作中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虚心学习、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近物所将“大研项目”实习实践活动作为针对本科生的人才计划之一,为大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这项活动对大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激发科研兴趣、展示个人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月26日上午,近代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开学仪式在兰州举行,标志着近物所与中科大“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工作正式启动。
开学仪式由近物所所长助理马新文研究员主持,近物所党委书记赵红卫与中科大核学院常务副院长盛六四出席仪式并致辞。致辞回顾了工程硕士班从酝酿到开办的过程,同时对本届23位同学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
近物所和中科大在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上长期保持紧密联系。在研究所急需完善人才梯队建设之际,所校联合开办“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硕士班,不仅为希望继续学习深造的职工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而且进一步强化了研究所人才培养体系。
参加工程硕士班学习的同学们表示,要倍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在确保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努力完成学业,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开学仪式现场
进入暑期以来,近物所组织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的120余名本科生,在相关研究室/组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和实习实践活动。其间,于7月11日进行了集中学习实践活动。
马新文研究员为同学们做了关于“重离子物理基础研究及交叉学科研究”前沿讲座,介绍了近物所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概况,展现了近物所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展望了未来“ADS嬗变系统研究装置”和“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蓝图和宏伟目标。报告会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近物所全仿真科研装置模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展览,观看了科普宣传片,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近物所的历史、文化和研究方向等。
近物所十分重视和高校的联系与合作,作为国内十余所重点高校本科生实践基地,每年为数百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创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不断加深大学生对研究所的全面认知,激发对相关学科的兴趣,为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提供了保障。
7月20日至21日,近物所对2012级硕士研究生与2013级博士研究生进行了入所培训,并且组织开展了户外团队拓展训练。
入所培训于20日上午在新维嘉拓展训练基地进行。研究生部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近物所科研工作的特点,激励大家牢固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将习近平总书记7月17日考察国科大时对研究生的讲话精神融入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同时,就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日常管理及评优考核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给大家进行了讲解。
在随后开展始的拓展训练中,参训同学分为“加速队”、“极速对撞队”和“飞鹰队”等3个团队,依次体验了高空独木桥、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穿越电网、木板渡河、驿站传书、跳出真我、冰海求生等训练项目,并集体翻越了毕业墙。在完成每个项目后,教练都组织大家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心得,让大家在感受不同训练项目带来的刺激和挑战的同时,深刻体悟了蕴含的内涵。
近物所将新生培训及拓展训练作为研究生入所系列活动之一,已成功举办7次,成为该所研究生培养的一大特色。此项活动不仅增进了研究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了自信心和进取心,而且增强了团队信任感、责任感、凝聚力和团结协作意识,为研究生健康成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入所培训
高空独木桥
参训研究生合影
6月21日上午,近物所举行201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所长、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肖国青出席典礼并致辞,所党委书记赵红卫、副所长袁平、部分研究生导师、全体教育管理干部和毕业生参加典礼。
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赵红卫宣读了《关于准予白真等51名研究生毕业的决定》和《近代物理研究所关于表彰2013届优秀毕业生的决定》。肖国青在致辞中向圆满完成学业的51名研究生及其导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感谢。他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保持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在追逐梦想的时候,继续发扬近物所人的精神,让个人梦想和“中国梦”有机融合,为早日实现祖国强盛和民族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他还希望毕业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用自己的出色表现宣传近物所。他表示,近物所永远是毕业生的家,欢迎大家有空常回家看看。
马新文研究员代表导师对全体毕业生送上了美好的祝愿。他说,毕业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追求的开始。他希望同学们做有理想的人,做踏实干事的人,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毕业研究生代表张鹏举用“感恩”和“责任”表达了对近物所的深情厚意。黄玉璐代表全体在学研究生,为即将远行的师兄师姐送上了祝福。
所领导为优秀毕业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典礼在观看毕业生编制的纪念DV中落下帷幕。
10月27日下午,近物所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来自不同专业的58名高年级研究生就各自关心的论题,并结合自己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做了精彩、细致的报告。
本届研究生论坛以督促检查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提高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为目的,并根据举办前两届论坛的经验,在组织形式上做了进一步改进。每场报告会分为口头陈述、现场问答、专家点评等三个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各抒己见,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王琦、李君清、金运范等三位评审专家对每个报告都做了客观、中肯、全面的点评,使报告人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使与会者受到很多教益。
专家评委一致认为,本届论坛的学术报告总体水平较往届有明显提高,并经过合议提出了优秀报告奖建议名单。
日前,中国科学院公布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评审结果。近物所涂小林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其导师肖国青研究员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2005年9月,涂小林由兰州大学推荐免试到近物所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并荣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其博士论文《HIRFL-CSR上A=2Z-1短寿命核质量测量》的研究工作利用国家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首次测量三个核的质量,同时提高五个核的质量精度,实现了短寿命原子核质量测量,使得近物所成为国际上第二个在储存环上进行质量测量的单位。该论文工作首次确定的65AS的质量,解决了核天体物理中长期困扰人们的64Ge是否等待点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64Ge不是rp过程中的一重要等待点。文章发表在Phys. Rev. Lett. 106, 112501 (2011)上后,得到Nature Physics V7,281(2011)的高度评价。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发展出相对时间技术代替传统的绝对时间修正数据,几乎完全消除了大磁场变化对质量测量分辨的不利影响,文章发表在Nucl. Instr. Meth. A654, 213 (2011)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