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近代物理所周旭、李立轩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周旭的导师王猛研究员、李立轩的导师赵红卫院士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周旭2014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2015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2017年9月通过硕博连读转为博士研究生,2023年完成学位论文《利用磁刚度识别等时性质谱术测量 𝑓𝑝 壳丰质子核的质量》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周旭博士在学期间的主要工作有:1)作为核心骨干,与同事们合作确定了新型储存环质谱术的原理和技术方案,建成了双飞行时间探测器系统,负责研发了高精度测量储存离子速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开发了实验数据处理的软件包。在此基础上,所在团队成功研发“磁刚度识别等时性质谱术”,该新型质谱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短寿命、低产额原子核质量测量方法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ccelerators and Beams》(“Editors’ Suggestion”亮点工作)上。2)利用新型质谱术,负责完成首次针对未知核的测量实验,首次得到57Zn、62Ge、64As、66Se和70Kr的质量。利用新的质量数据,团队发现中子星表面热核过程在64Ge附近变得更加缓慢,中子星致密性约束条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首次发现奇奇核与偶偶核的质子~中子相互作用能存在奇异的分叉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Physics》(第一作者)与《Physical Review letters》(第三作者)上。周旭博士(左)与导师王猛研究员李立轩2016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推荐免试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加速器技术中心离子源室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23年1月完成学位论文《高电荷态ECR源中强流脉冲离子束的产生与调制研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李立轩博士论文的主要工作为:1)通过将高电荷态ECR离子源上双频加热与Afterglow技术结合,创造了一系列高电荷态脉冲离子束流强的世界纪录,其峰值流强是ECR离子源传统CW工作模式下的数倍。同时产生的束流峰值脉宽达到了2~3 ms,满足了HIAF项目对束流脉宽的需求。2)提出并实现了用脉冲偏压和辅频微波对Afterglow束流波形进行调制的办法,丰富了针对Afterglow现象研究的内容,为Afterglow现象的应用提供了多的可能性。3)实现了ECR离子源在Afterglow模式下向HIRFL加速器的供束,解决了供束过程中寻找Afterglow束流波峰的问题,并且在储存环内得到了明显的束流增益。上述主要成果以第一作者在加速器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ACCELERATORS AND BEAMS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评审专家用“Very nice body of work- very interesting results”与“The results are novel and of interest”等语言评价了李立轩的博士论文工作。李立轩博士与导师赵红卫院士“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始于2004年,每年遴选不超过100篇,旨在提高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激励博士研究生开展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至高荣誉。
2024-07-176月17日,近代物理所成功举办了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副所长王猛宣读了毕业文件。所长、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孙志宇为毕业生拨苏正冠、颁发毕业证书,并鼓励同学们树立强国有我奋斗终生之志,不断提升团结协作能力,永远保持阳光热爱之心,积极投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构建,努力成为国家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主力军。随后,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定、副院长刘作业,近代物理所副所长杨建成、副所长王猛及赵红卫院士为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颁发了证书。刘作业教授寄语毕业生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敢追求梦想,坚定信念,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孙建荣研究员代表导师为毕业生送上临别寄语,祝愿同学们事业有成,大展宏图,拥有精彩的人生。毕业生代表王磊表示将不负老师们的殷切期盼和深切嘱托,风雨兼程,不忘初心,踏着坚定的步伐,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向前。2022级博士生徐娇代表全体在学研究生感谢师兄师姐的帮助和陪伴,祝愿他们一路繁花、前程似锦。毕业生导师与亲友也出席了此次活动,一同祝贺各位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图1 孙志宇致辞图2 王猛宣读文件图3 拨苏正冠 图4 毕业典礼现场图5 颁奖仪式图6 分享毕业蛋糕 (摄影:袁海博)
2024-06-21在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到来之际,5月24日,近代物理所组织研究生开展“以心临其境,感多样人生”心理健康活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分组演绎了红色剧本《天地藏春》《春风替我遇见你》《兵临城下》和《丧钟为谁而鸣》,通过剧本阅读、角色讲述、剧情互动等环节沉浸式融入故事情节,深刻体会激荡历史背后的革命热情和家国情怀。此次活动获得参与同学的广泛好评,大家既收获了乐趣,释放了学习生活压力,同时也促进了人际沟通,于润物无声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图1 活动合影图2 活动现场 项目支持:“国科大光源行动-近物所‘核’你同行”‘核’心力量就业辅导员工作室
2024-05-27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青年人在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进,近代物理所开展研究生“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4月30日上午,在会宁会师纪念塔前,全体师生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纪念仪式,向红军英烈敬献花篮,深切表达缅怀之情。图1 红军会师纪念塔前纪念仪式随后,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它们无声地诉说着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从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的艰难历程,到会师会宁的激动时刻,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深感震撼。图2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参观学习下午,同学们来到红军长征胜利景园,通过“走一段红军路”“唱一首红军歌”的沉浸式体验回眸党史,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感受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心。图3 唱一首红军歌——用歌声铭记初心图4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合影同学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要将本次参观的感想和体会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激励自己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参加同学感悟:孙文超:参观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是一次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历史的深刻回望。走进这座庄严肃穆的纪念馆,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邹超杰: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徐娇:会宁,是红军三大主力汇合的地方,是两年艰苦长征结束的地方,也是共产党革命新篇章开始的地方。望会师塔,三塔合一,代表红军三大主力会合;览博物馆,斑驳的物件中透露出长征的艰辛,每一件展品都是革命先烈坚毅意志的见证;登桃花山,翻山越岭后,迎来的是新中国的大好河山,国泰民安。项目支持:“国科大光源行动-近物所‘核’你同行”‘核’心力量就业辅导员工作室<!--!doctype-->
2024-05-06春风拂面,细雨绵绵,又是一年清明时节。4月3日,近代物理所开展了第19次 “清明寄情,感怀先辈”——纪念杨澄中先生主题活动。离退休职工代表、新入所研究生及职工共计120余人深切缅怀杨澄中先生,表达对他的追思和怀念之情。近代物理所副所长王猛带领研究生及职工代表向位于CSR展厅的杨澄中先生塑像敬献花篮,并作“追忆感人事迹,传承科学精神”的主题报告,深情讲述了杨澄中先生一心报国、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动人事迹。离退休职工、研究生及职工代表乘车前往杨澄中夫妇墓园祭扫,深刻感悟杨先生爱国奉献、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青年一代表示,作为国家人和近物所人,将汲取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伟力,继承和发扬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砥砺前行,为祖国的核科学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教育处、离退办、所团委 供稿)图1:副所长王猛作专题报告图2:敬献花篮仪式图3:杨澄中夫妇墓园祭扫
2024-04-08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保障研究生人身财产安全,3月21日,近代物理所开展了以“强化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的安全专题培训。所纪委书记宋华龙出席并指导工作,教育处副处长魏巍主持培训,共计300余名学生参加活动。 宋华龙强调,研究生安全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嘱咐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以各类安全事件为镜为戒,从点滴做起,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共筑共建安全防线。 此次培训邀请渭源路派出所二级警长张晟、近代物理所高级工程师舒昌奇、助理工程师黄清钢和工程师李阳分别作了《反电诈及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消防及电器安全教育培训》《实验室化学品使用与操作安全知识》《辐射安全管理教育》等主题报告。报告通过安全事故案例,从网络安全、网络诈骗、治安稳定、交通安全、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做了警示教育;重点讲解了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与电气安全知识;并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规定、辐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指南等进行了说明。 讲座结束后,全体学生按要求参加了安全知识考试。通过此次考试进一步提醒学生们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行为习惯。图1:宋华龙强调研究生安全工作图2:会议现场及会场报告
2024-04-01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及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国际化培养,促进教育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选拔本所优秀研究生和与兰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云南大学联合培养的本科生共19人,于2024年1月28日赴日本大阪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樱花科技交流计划”项目。“樱花科技交流计划”旨在通过促进中日两国青少年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加深相互了解,激发创新灵感,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大阪大学核物理研究中心(RCNP)拥有日本高校规模最大的回旋加速器实验装置,是日本的主要原子核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在为期一周的交流中,RCNP举办了多场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及文化交流活动,为交流团成员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交流期间,团队成员访问了RCNP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和激光科学研究所,参观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激光XII号装置,深入了解了这些大科学装置的运行与研究成果。团队成员聆听了大阪大学专家学者讲授的精彩讲座,内容涵盖丰富,由浅入深。讲座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科学视野,也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启发。在RCNP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还参与了核物理研究实验。除了科学交流,团队成员还体验了日本文化,参观了大阪大学博物馆、大阪历史博物馆和大阪城天守阁。通过品尝大阪烧、寿司、拉面等地道美食,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日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情。此次交流是近代物理所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物理所将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为研究生及联合培养本科生提供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人才。 图:参加交流的中日双方师生
2024-02-26辞旧迎新,金龙纳福,为迎接甲辰龙年的到来,近代物理所组织开展研究生“龙腾瑞气迎新春”系列活动,与同学们共度佳节。本次迎新春系列活动包括拍摄祝福视频、家乡故事分享以及猜灯谜活动。邀请兄弟单位研究生、在国外开展学习的同学们和在所研究生共同拍摄祝福视频,为我们传递了最真挚的新春祝福;“家乡故事我来讲”主题实践活动以多种方式分享了同学们家乡的特色年俗活动和家乡的变化;大年初三,大家“云”参加了迎新春对对联、猜灯谜直播活动,累计观看量达3200余人次,活动和谐温暖、欢乐喜庆。此次迎新春系列活动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传递着幸福,也传递着研究所对同学们的问候和关怀。图1 祝福视频图2 “家乡故事我来讲”主题实践活动图3 直播线上对对联、猜灯谜活动项目支持:“国科大光源行动-近物所‘核’你同行”‘核’心力量就业辅导员工作室
2024-02-23年味渐浓,春节将至。2月7日,近代物理所教育处和人力资源处共同组织留所研究生及外籍人员在所咖啡厅开展座谈交流会,喜迎龙年新春佳节的到来。活动上,老师们和研究生、外籍人员轻松交流,了解大家留所原因和生活情况,总结一年的收获和成长,做好新一年的规划;同时希望留所的同学及外籍职工可以互相关心帮助,保持与导师、同事的沟通,有需要第一时间联系,研究所将竭尽全力为大家保驾护航。随后,为大家发放了精心准备的近代物理所“新春礼盒”和国科大教育基金会“龙年限定礼包”,送去研究所和国科大对研究生及导师的关心关怀。温馨的氛围、轻松的交流,传递着浓浓的年味、暖暖的真情。留所学生及外籍人员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展望即将到来的甲辰龙年。图1 活动现场(一)图2 活动现场(二)项目支持:“国科大光源行动-近物所‘核’你同行”‘核’心力量就业辅导员工作室
2024-02-071月7日,近代物理所在惠州研究部的研究生与参加青促会兰州分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前往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主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东江纵队纪念馆纪载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以及以它为基础发展建立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人民革命武装。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这支人民革命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受了革命战争的洗礼和考验,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研究生们认真参观了东江纵队纪念馆,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在罗浮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厚重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回望,是为了更深地铭记历史;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发展。参加此次联合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图1 活动合照(一)图2 活动合照(二) 项目支持:“国科大光源行动-近物所‘核’你同行”‘核’心力量就业辅导员工作室
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