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 陈艳峰
写下这段文字之前,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沉思良久。回忆起五年来的研究生生活,忽然有种莫名的伤感。这伤感里最多的是对所里老师以及一起学习、工作的同事、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眷恋。五年虽然只是漫漫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五年对于一个人来讲,它却意味着整个生命的十几分之一。五年的时光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年龄、学识、阅历……,五年的研究生生活教会了我很多,包括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和规划。五年中,有过无数欢声笑语,也曾经迷茫和彷徨,但我始终相信经历了就会成长,所以感谢五年中所经历的一切。
五年前,当我第一次跨进近物所大门的时候,满怀着兴奋和激动,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崇拜和对研究生生活的向往。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和老师们和其他同事的第一次聚餐。大家的随和和友好使我对未来几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回所之后四年间,导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科研中严谨、认真、负责,生活中细心周到,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在这个团队中,老师们繁忙工作之余,仍然做到辛勤教导、关心和照顾学生,同事之间互相关心和帮助。在这个集体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每每想到将要离开,我都会觉得一阵酸楚,想起和大家一起度过的无数美好时光,心里满是留恋和不舍。但我仍然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曾是这个和睦大家庭的一员!
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近物所,更会永远感激培养了我五年的导师,感谢给过我无数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师兄和其他同事。
这五年,感谢有你!
博士生 范芳丽
时光匆匆,自从2006年7月硕士毕业后来到近物所工作,已经四年了。非常幸运地是,近物所提供给年轻科研工作者良好的进修机会,使我能够继续深造,完成博士学位的研究工作。
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对放射化学的了解只限皮毛,更不用谈有关超重元素的化学性质;四年内,在秦芝研究员的耐心指导和课题组所有成员热心帮助下,我开始了在这个对自己而言完全陌生的领域的研究探索。作为一名在职的博士生,别人可能认为压力会小一些——比如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但是从一开始,我就决心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真正提高自己,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纯粹的学生来看待,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经过三年的学习,我已对这个研究领域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能够进行超重元素化学性质研究的相关工作。在这里非常感谢近物所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以及我的导师秦芝研究员将我领进了核化学领域的大门。
虽然现在已经完成了中国教育的最后一个学位,但学无止境,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仍需不断努力。
硕士生 高山山
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的母亲临终前对阿甘说:“人生像一盒巧克力,你无法预知会吃到什么口味”。我不常吃巧克力,对巧克力口味也没有深究,到目前为止,还没吃到过不甜的巧克力。这或许可以形容我在近物所的两年时光,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也遇到了一些质疑和刁难,虽然个中滋味难以描述,但终归是甜的。
曾经以为,我不会舍不得这里,如今就要离开了,却感到这里如此值得我留恋。留恋兰州的夏天,是那么的凉爽;留恋实验室的气氛,和谐欢乐;留恋兰州的牛肉面,除了兰州,哪里还能吃的上这么好吃的拉面呢?留恋所里的网球场,虽然灰尘厚了点,但今后我哪里去找这么便宜的球场?哪里去找像川子这样的partner呢?
感谢这读研这三年,在这里,在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掌握了专业知识,具备了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在这里,我明白了什么是严谨的科研态度,实事求是,以数据说话;在这里,我感受到导师充满睿智的人生教诲,这将是我开始人生投资的第一桶金;在这里,我结识了一批有着兄弟情谊的朋友们,多年以后的我或许不是现在的我,但无论如何,这友情都会是我心灵深处的慰籍。
离开并不是为了忘却,而是为了保存这份美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这里,开始坚持每一步该走的方向,就算一路上偶尔会沮丧,我也要让这一生充满奋斗和精彩。
博士生 韩励想
我收到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录取通知,是在04年的春天,一个满目阳光,樱花盛开的季节。报到的时候,是炎热的盛夏。那时的我还只知道,兰州是国内重要的航天基地、核子基地;是飞天的故乡;是丝绸古道上的重镇;而近物所有着深远的传统,雄厚的实力,多个方面在海内外都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至于真正的科学研究是怎样的,和之前书本上的学习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是什么样的关联,我还是茫然的。行文至此,向我的两位导师和诸位老师、同学致以深深的谢意和敬意。是他(她)们从最初的文献,最初的点点滴滴开始,教会我如何理解课题,如何着手调研,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将思维发散开来,如何相信自己,如何坚持不懈,直至如何感受成功------。如果没有他们的指引和启示,很难想像我还在怎样的层面徘徊。师者,首先带领学生入门。
今天,我觉得,无论物理、工程都是对一个过程的了解或是应用,她有着自己的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只要我们抓住了它的草灰蛇线,用平和公正的心理去体会她,或多或少,她都可以被理解一些。理工之间,学科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差异,也没有什么玄妙和深奥,更没有高低难易。今天的发现就是明天的常识或是谬误。物理的终极是要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出生,发展,消亡的演变过程,知道我们究竟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知道生命的意义究竟何为。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是如何运动的,是受什么规律支配的。也许我们终将无为,我们永远无法得到最终的答案,我们永远不会对已经知道的满意,但是我们仍然在思考,在探索,我们以此脱于混沌,以此知道我们还活着,而且没有虚度。
六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多了些安详、平淡和宽容,少了些浮躁,轻狂和好高骛远,如今的心愿只是静心的钻研,真实的生活。再次向各位老师、同学表达心底的谢意!
在这里的六年,我目睹了CSR的建成,感受了那么多位老师的鞠躬尽瘁,亲见了那么多同学的才气纵横,参加了多次国际会议,听过了诺贝尔奖得主的报告,陪伴过黄河的滚滚东流,看过了皋兰山上的日出日落。今天,我选择了留在所里继续我的课题,有些同学选择了踏上新的征程。长亭,古道,知交难免零落。这既是一种感伤也是一份情怀。
愿各位远去的同学,在天涯海角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正如我心爱的蒲公英!
愿我们都能在拂过的风中感受到天地间的祝福和每个人的信息!
最后,深切感谢:我的导师魏宝文先生,不仅是我的导师,也是我敬重的长者;我的另一位导师肖国青研究员,在无比的繁忙中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我们小组的主任李占奎研究员,一直身先士卒和我们并肩战斗在第一线,每在关键时刻以他在核物理、实验物理领域深厚的造诣给我们宝贵的指导;我们小组最资深的前辈谭继廉研究员,退休以后仍以他毕生精力积累的学识和经验推动着我们的工作,老一辈学者的严谨作风时刻鞭策、鼓舞着我们,是我最初接触探测器研制的启蒙老师之一;我们小组的王柱生高级工程师,以其多年亲自制作半导体探测器的细致经验,给我们工作非常具体的指导;北京大学微电子所的张录老师,给了我们许多价值无法衡量的帮助和指导;北京大学微电子所的田大宇老师,牺牲很多休息时间,以其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敏锐的分析,缜密的思考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非常关键的难题;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孟祥承老师,不仅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而且是我心目中的国内硅微条探测器研制的奠基人;还有很多前辈、老师、同事、同学、外单位工程师、朋友、亲人在我们的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和指导,无私而且热情,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是我最大的遗憾;还有各位所领导、人教处、编辑部以及其它行政、后勤的老师对我生活和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
硕士生 韩录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前,我从兰州大学来到了近代物理研究所,三年后的今天,我又要离开这里,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
回首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一幕幕情景闪现在眼前:办公室里,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实验室里,我们在加速器的伴奏声中值班做实验;食堂里,我们在欢笑声中或狼吞虎咽或细嚼慢咽;运动场上我们尽情的运动和加油喝彩;宿舍里我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学术科研水平,而且收获了那份难忘的师生感情和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些会成为宝贵的财富,伴随我们终生。
如今,我们就要离开这个温馨的港湾,起锚远航。虽然依依不舍,但只要回头看到那熟悉的灯塔,我们心中就会倍感温暖,充满信心和希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生活新的征程即将开始,对于未来,我满怀理想和希望。
挥手告别昨天,师生情、同窗谊难以释怀!昂首阔步明天,未来梦、强国心熠熠生辉!难忘恩师,难忘同窗,难忘兰州这座给我收获的城市,难忘近代物理研究所这片培养我的沃土。
硕士生 胡文涛
三年前的春天,第一次来到近物所面试,就被这里浓郁的学术氛围、优雅的工作环境及学识渊博而和蔼可亲的老师们所吸引。在听取了王菊芳老师对所里生物相关研究情况的介绍后,更加心向往之。
几个月后,我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一名新生到北京玉泉路园区报道。开学典礼隆重而热烈。我们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李佩教授。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朱学渊先生描述她“……承庭家训,学兼中西……那清逸的身影中有着一颗慈母般的心,是院里最有威望的人物之一。”她虽已过米寿之年,但讲起话来娓娓动听,条理清晰,思维敏锐。她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为国家多做贡献。我们都深受鼓舞,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京的一年是忙碌而充实的。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我们有幸聆听京区各研究所及著名大学的老师讲课。主讲《基因工程》的吴乃虎先生已经退休,但仍旧坚持为研究生院的同学们上课,每次都是和夫人黄美娟先生一起来。他讲课,黄先生擦黑板。这已成为研究生院课堂上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他的课场场爆满,过道上都是人,很多都是来旁听的。不仅仅是因为吴老师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会以一个长者的身份给大家讲很多做事和做人的道理。除了上课之外,与全国各兄弟院所的同学交流切磋也是一大快事,大家互相学习,一起进步。而我们在京恰逢奥运会的召开,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开展之下,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与繁荣,感受到一个大国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信心。
2008年秋天回到所里,迎接我们的是金城凉爽的风、清甜的哈密瓜及人教处老师们亲切的笑容。被浓郁的实验室气氛感染的我们旋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研究生活之中。我的导师周光明研究员刚刚回国,在工作与生活中都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没有导师的架子,经常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一起做实验,一起吃饭,一起运动。而实验室诸位师兄师姐则热情地承担起了“传、帮、带”的责任,手把手地教我们做实验,帮助我们解决研究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这个集体中每一个人的帮助。
时间如梭,冬去春来。转眼间三年的硕士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行将踏上新的征程之际,回首往事,总有那么多点点滴滴令我们感动不已。而一起走过的人,一起经历的事,也必将成为生命华章中永不褪色的风景。在此,我深深地感谢近物所,感谢曾经相处过的老师同学,真诚地祝愿近物所的明天更美好。
博士生 李斌
新年的钟声刚敲了没几天,海地7.3级大地震了。在大家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智利升级了。4.14,又一个撕心裂肺的日子,玉树也震了,这是继两年前汶川地震后,同胞再次遭到大地的蹂躏。冰岛火山喷发了,西南大旱了,南方洪涝了……2010,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公历平年,却在大自然之手的精心导演下注定不再平凡。面对大自然的温顺与不羁,美丽与狰狞,灵魂深处再次因生与死的较量而惊恐、战栗……人类自古命运多舛,不仅慨叹生命于天地间的卑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勿妄言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乐趣,我只谦恭地活着……
山西屯兰煤矿爆炸了,王家岭煤矿透水了,富士康继13跳后再度惊爆双人跳了……工业化的阵痛不知已经和将会是多少人的噩梦……阿甘说得好,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当然,尽管人生的路并非总是清晰,但无妨选择大体朝前的路。在变革的滚滚洪流中,我只谦恭地活着……
在传统教育的筐子里,今夏“站”到了句号。然而,任一行业都没有句号,有的只是短暂流连的逗号、发人深省的问号、惊鸿一瞥的感叹号和让人无尽思索的省略号。当有人高喊谁动了谁的奶酪时,我开始诚惶诚恐地检视,我行囊里还有哪些奶酪?因为我要谦恭地活着……
博士生 李炳生
时光如逝,岁月如梭。短短的五年时光,回头想想这段短暂的求学路,充满酸甜苦辣。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本对材料辐照效应没有什么了解到目前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感谢命运的安排,让我有幸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是他们教我如何从事科研工作,让我懂得如何更好的生活!人生处处是驿站,已是挥手作别之时,在此,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献上我最诚挚的谢意!
“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至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导师张崇宏研究员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非常高兴能够成为您的学生,在这短短的五年里,聆听着您孜孜不倦的教诲,感受着您严谨进取的治学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谢您从本研究开始一路指导至论文的完成,正是因为您开放的学术态度,才使我的毕业论文有了极大的写作空间。毕业在即,在此谨向您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同时,祝您工作顺利,合家欢乐,身体健康,一切安好!
另外,还要感谢王志光老师、金运范老师和辐照材料组其他同事的帮助。各位老师和同事的帮助,令我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我在这里各位帮助我的人鞠躬致谢!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感谢所有关心我,爱护我的亲人,祝福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硕士生 李小妮
时光如水,转眼间,又是一年毕业之际,心里或多或少飘荡着几分难以言传的伤感。三年前的今天,从四面八方来的同学相聚于西北地区的这片热土。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相知,由惊喜到一切归于平淡再到深深的依恋。敬爱的老师,亲切的同学,青青的兰山,美丽的黄河,所里的小食堂等都永远留在心地。
三年的学习历程就像一条山谷中的小溪,一路蜿蜒而下,有从高处奔腾而下的淋漓酣畅,也有哽咽阻隔的举步维艰,所幸的是无论走到哪里,或欢腾或低沉,当抬头时都会发现路边的景色足以涤荡心中的尘埃,让我在心旷神怡的风光中重新获得前进的动力。导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热心帮助,所有近物所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学习、研究氛围,让每个置于其中的人都受到良好的思想文化和科研技能熏陶,让我在饱饮知识甘泉的同时,获得精神和人格的升华。什么是朝气蓬勃,什么是奋斗拼搏,什么是天下为公,什么是团结合作,什么是真诚友爱,这一切的答案都在近物所找到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毕业不是感情的终结,而是力量的扩散。草木知报三春珲,而况乎人?借此机会,我想对近物所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说声谢谢,你们的付出让我终身受益,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三年的硕士生活。衷心地祝愿近物所的明天跟美好!
博士生 林茂盛
五年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走到了尽头。现在,我正在收拾行囊,要离开我的第二故乡,兰州,要离开我的第二母校,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此时,我思绪万千,想起了刚接到通知书是的喜悦,想起了刚下实验室的兴奋,想起了人教处的老师们对我从学习、生活方面的照顾,想起了和秦老师、郭老师讨论问题时的情景,想起了大家一起在加速器上做大实验时合作的情景,想起了实验成功时的喜悦……
上帝很眷顾我,让我有幸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是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几年,我的科学研究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使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变成现在可以进行独立研究的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是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这几年,我有了充分的思考的时间,使我对人生,人性,科学道德等哲学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认识,确定了我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现在,我慢慢的,悉心的,把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点点滴滴打包,带走这一切美好的回忆,将它们永远的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硕士生 刘金婷
也记感言。但或许是即将别离,笔下字句却总是透着一种感伤。于是决定摘录“狼语”数句,以作感言。
狼,呼嗥于荒野森林、茫茫雪域,是桀骜与狂野的象征;
狼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即使肉体与灵魂将要分离,同样从容,生不为之乐,死亦不为之惧;
狼,能够将自己的精力集中于能实现目标的实质性行动上,即使成功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它们也会以百分之百的态度待之;
流血,倒下,生命的终结,在这种精灵的眼中,我们看不到乞求与哀怜,只有孤傲与冷漠;
面对逆境,懦弱的动物选择逃避和放弃,而狼选择的是高歌;
狼的耐心总是令人惊奇,它们可以为一个目标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丝毫不觉厌烦;
狼很少被美丽的场景所迷惑,行动时的冷静和理性,使狼如同幽灵般的杀手,诡异的个性使猎物防不胜防,往往还在陶醉美景中就以沦为狼口中的羔羊;
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万苦地生存下来;
狼群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训练成为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不参与无谓的纷争与冲突,对内倡导团结互助,对外强调协同合作、和谐共生。
狼对于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动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来报答。
后记:曾经的我是比较钟情于武侠小说的,可竟也安安静静地读完了《狼图腾》。
博士生 刘新国
又是一年离别的日子,空气中充满着伤感的气息。学位服,学位帽,握手道别成为这个时期最常见的场景。梧桐花落,杨柳轻摇。这是一个分别的季节。
回想我们同窗五载,还记得我们在北京的日子,一起去占座上自习,一起去人民大会堂听讲座,一起去游泳。当然,还有我们班在歌咏比赛中那气势宏大的引吭高歌。不会忘记,我们一行人拖着行李来到研究所见到学长和导师;不会忘记,我们在地下室加班加点做实验的日日夜夜;不会忘记,在我写的第一篇文章上,导师那细心修改的密密麻麻的批注;不会忘记,人教处的老师带领我们去长征会师教育基地学习领会长征精神。所有这些都是我研究生学习期间最珍贵的记忆,是我人生的足迹,将给我们留下深远的影响。五年间,我们有幸成为同学、朋友,成就了不可磨灭的友谊。比赛演出时,我们一起出谋划策;科学实验时,我们没日没夜连轴转;会议时,我们唇枪舌战,激烈争论。无数的欢笑与泪水,构成了那些闪亮的日子,它如同一串串珍珠,在我岁月的长河里熠熠闪光。
我亲爱的同学,如今我们就要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尽管还有很多不舍,尽管好像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伤感的泪水已簌然滑落。请干了这杯酒,我们永远是朋友。
看!柳枝依依,是在向将要远行的同学轻轻挥手吧。再见!我的朋友,但愿十年后我们再相会。
博士生 龙银东
时光匆匆,北京一年,近物所四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五年当中,我不仅从导师那里获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会了如何独立开展工作,完成科研任务,更是结交了许多良朋益友,是您们陪伴着我走完了这一段美妙的人生,使我完成了自己的再一次飞跃,使我能够变得更加成熟,感谢您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随着毕业钟声的临近,回首过去的五年,在这五年当中,一次次的往返于宿舍与实验室的路途当中,经历过了自习室里安静的学习,球场上肆意的奔跑,寝室里兄弟们的高谈阔论,实验室里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刻苦工作,以及深夜里与朋友们在烤肉店中开怀畅饮;完成了从师弟到师兄的角色转变;经历了欢送师兄,迎接师弟的感人场景;完成了自己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一切都将永远留藏在我的心里。
再过不久,我将离开近物所,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怀着不舍与兴奋的心情踏上人生的又一个征途,我将怀恋这五年当中所有的人和事,怀恋近物所,怀恋五号楼,怀恋工作过的信息工程室,最重要的还是与我朝夕相伴五年了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希望您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依然精彩,身体健康,工作顺心,我将在远方默默地为你们祝福。
祝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明天更加美好!
博士生 卢荣春
人到了分别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话要说,就像酒喝高了似的,来情绪了。呵呵,我也不例外。由于在职在学期间,公被派往美国交流访问,博士生期间基本是在美国度过的。仔细想想读博期间,还是有很多遗憾的,其中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有和同学们相处,少了很多了解。也正因为这一缘故,我的博士研究生生涯的主要内容也就只剩下工作了。
在美国工作,体会最深的是会多。出国以前,我曾以为只有中国人会多,不是有句话说:“国民党的费,共产党的会”。可到了美国才发现美国人也爱开会,当然开会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很务实的。比如研究小组一个星期雷打不动的例会,主要是要报告工作进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物理系的研究生们每个星期也有一次例会,主要是每位学生轮流讲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进展;时不时还有露天的Party,大家边吃边谈,蛮有趣的。
即使是例会,也要求人人作ppt报告。制做ppt报告,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却很能锻炼人的各方面能力。首先,要想把一个问题讲清楚,就必须真正把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关键知识点理解了,消化了。这个过程比被动的听老师讲授要有效上千倍,况且自己理解的东西更让人经久不忘。其次,如何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浓缩在几页的ppt里,而且清晰明了,不让听众犯困,本身就是一个整理思路,提炼精髓的过程。最后,如何在大厅广众下,克服紧张和恐惧,深入浅出的把问题讲明白,更是一个锻炼心理与口才的好机会。
相比较在国内,各个研究组的例会就比较少,特别是研究生如果缺少例会的“训练”,就会失去很多锻炼和学习的好机会,希望以后我所的研究生培养也能借鉴国外的模式,多开展例会活动。
硕士生 鲁皖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在即将毕业之际,在近代物理研究所学习生活的三年,使我成长了很多。
衷心感谢导师肖国青研究员,肖老师虽然担任所长,事务繁忙,却仍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各方面给予我以指导。从刚刚入所时的对于研究方向的选择、入所之后科研工作的进展、到毕业答辩时准备工作的进行,莫不关切。肖老师耐心,温文尔雅,深具学者风范。
感谢孙志宇研究员,孙老师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HIRFL-CSR外靶装置改造工程的负责人。孙老师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对人要求严格,使我在科研工作中深受教益。
感谢陈志强研究员,陈老师思路开阔,理论扎实,又兼具丰富的实验技能和经验,在实验和基础理论上对我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我,是一位良师益友。
感谢李琛博士、千奕博士。李老师从最基本的事情教起,循循善诱,把我领入科研的道路上。千老师在电子学方面经验丰富。
感谢王建松研究员、苏弘研究员、胡正国副研究员、张雪莹博士、陈若富博士。
感谢孔洁师姐、胡钧师兄、岳珂师兄、余玉洪博士、杨彦云师兄、徐治国师兄、章学恒博士、涂小林师兄、王瑜玉博士、韩励想师兄,他们在科研上给予我非常大的帮助。
感谢耿朋同学拍摄的高质量照片。感谢2008级同学杜成名、叶瑞平。
感谢近物所人事教育处的邱嵘老师、华明漪老师、曹殿亮老师给予我的关心与帮助。
博士生 陆栋
三年,转瞬而逝,我的博士生涯即将走完。我的同学们,曾经,我与你们因为缘分相识,又因缘分相知;曾经,我们一起欢歌,一起纵笑;曾经,我们一起一点点的积淀工作经验……而如今,你们却真的要走了——匆匆的收拾起了行禳,来不及拣拾昨日的回忆,又开始奔向生活的前方。
岁月的车轮即将驶出青春的花园,我们相逢在陌生时,却分手在熟悉后。明天,你们要到生活的舞台上再次找寻自己新的坐标;我希望你们一个永远最好的运气、最好的祝福,因为你们的优秀,你们的勤奋,你们的努力,成功的一切都将注定。林荫路上,仍留着你们青春的脚印;花坛的馨香中,还藏着你们的笑语欢歌;活动申优的文档里,还有你们洒下的汗水……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你们的足迹,都弥漫着你们的曾经拼搏的味道。
曾经,注定我们在这里相遇;今朝,又注定在这里分别——不要太多的泪水,不要太多的感伤,不要太多的无奈——相识是天意,相知是人意,相加后便是友谊,有情便有意,命中注定今夜无眠,今生相识无悔!千言万语的祝福,只汇成一句话:爱在离别时,且行且珍惜,愿你们一路顺风,一切顺利!勿忘近物所!
博士生 马飞
当意志处于极度消沉之中,当生活似乎痛苦不堪时,我幸运的来到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随后的五年里,我在这里完成了博士学业,同时也完成了思想上一次新的蜕变。
大学毕业之后的五年,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很多人在这段时间里选择了伴随自己一生的职业,妻子,居住的地点。而这区区五年,又怎能承担起一生或荣耀或悲哀的责任?
在刚刚步入科研环境时,一切都很陌生,四处寻找突破,却又四处碰壁。然而内心中渴望飞跃的心声不断提醒自己要振作,在隐藏了所有自卑的同时,我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我沉迷于其中,直到现在。当我在总结这五年的生活时,我突然又醒了。
我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对人生的期待,在这几年中也慢慢的确定了下来。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这不是一个道德层次上的问题,而是一个审美问题。就一个人而言,如果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树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就我个人而言,我以前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一次生活的冲击都会使我改变自己的想法,而这几年,我通过对生活的体验,通过讨论,通过思考,渐渐的确立了自己的立场。倾一生之力,你愿意在金钱的辉耀下步入死神之殿堂,亦或是权利的渴望,或是对平淡生活的理解,还是别的什么理由?在这里,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近物所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说是宽容。近物所的人和制度,都给人一种宽松舒适的感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追赶自己往昔逝去的理想。
硕士生 马朋
似水流年,弹指间,花开花落又三载。
回首往昔,让人感叹岁月的匆匆而逝,仿佛昨天才接到中科院的录取通知书,昨天还在北京上着专业课,昨天还在实验室做着实验,而今天却到了毕业的时节。
回忆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三年光阴,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明确的自己的奋斗方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从何弥补……
在近物所的几年里,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感谢各位学长的帮助,感谢各位同学的鼓励,还有感谢家人的支持……
人生就像一本书,时间似笔,记录着点点滴滴,忆往昔峥嵘岁月,有太多的美好回忆让人想起,有太多的感情让人不舍,有过辉煌,有过低迷,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为着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奋斗着。
毕业了,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在此,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似锦,祝愿近物所的明天辉煌灿烂,祝愿近物所的老师身体健康,祝愿一起生活的同学好运连连,祝愿天下所有的人万事如意,岁岁平安……
硕士生 梅波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而我却依然沉浸在那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喜悦、令人大开眼界的北京集中学习和回所之后痛并快乐着的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大学时从各种书籍和报刊上得知中科院是国家科学的权威机构,它为中国“两弹一星” 、航天探月工程等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报考研究生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中科院。收到近物所的录取通知书之时,我欣喜若狂,终于有机会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了。得到这样的机会,我深感荣幸,当然这得感谢近物所,感谢我的导师肖国青研究员!
第一年在北京集中学习,那里有丰富多彩的课程,也有许多大师级人物的精彩讲座,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也开阔了我的眼界。直到现在那些画面依然在我眼前浮动。
回到近物所,第一次见识到大型核物理实验,能参加这样的实验我深感荣幸,因为国际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地方能进行这样的实验。后来,参加了实验的准备、实验过程、实验后数据的处理,体会到了实验的艰辛,得到一定结果的快乐,认识到了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师兄和老师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博士生 欧阳珍
大学毕业后,怀揣着一纸不太拿得出手的成绩单,多少是有点浑浑噩噩的,其间仅凭着那点对物理学始终放不下的情愫,得知来近物所还能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会逢其适,就来到了兰州——这个收留我的城市,来到了近代物理研究所——这个接纳我,一呆又是几年的地方。五年来的学习研究,更是使物理学越来越成为了一种习惯。五年的时间,很多东西,包括社会、周遭的事物和个人的处境都在发生变化,不管是有目共睹还是悄无声息地,在这样一个剧烈变迁的年代,人常常会陷入某种莫名的迷茫和困惑中,有时候人会无所适从,最后反倒越发觉得还是应该专心做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情,心里才会踏实点。这时候物理学就像老朋友一样,成为精神的源泉。自然的法则总是令人渴望理解的,倘若它被发现能以某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被理解时,总是给人带来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而一旦你窥探到了人们尚不知晓的知识,这样的时刻总是充满欣喜的。这种喜悦太难得,研究生的五年,让我学会了更具体地研究特定的物理问题,更细致地琢磨各种细节问题,踏实地积累物理知识,一点一滴地进步。这会儿要毕业了,算是真正研究物理学跨出了第一步,以后还得登堂入室,路漫漫其修远兮。就这样,我在兰州一呆就已经四年了,而以前我是没去过多少地方的,更从没想到一走就那么远,现在却也熟悉和习惯了这座西北城市。在这里,结识了老师、同学、同事和朋友,在这里,学习,工作,成长,从同学少年步入青春不再的年龄,值此毕业之际,谨纪念生命中的这段日子。
博士生 齐新
我本以为我感言的第一句,肯定会是“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但仔细回想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回事。首先我博士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其次这三年半对我来说,完全不是转瞬即逝那么回事,事实正好相反,我感觉这三年半是如此的漫长,以致于很难 “回想起这三年所经过的,事事都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数年前的记忆,犹如朝阳照在露珠,微风拂过草原,残存下来的,只有清晨的清新和草原的新草香了。但其实这些残存的,才是真正的关键。我认为,至少在博士阶段,关键不是在于什么什么样的故事和经历,而是这些故事和经历,给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历练。不止是知识,经验,技巧,还包括人生的态度,面对困难的勇气,持之以恒的毅力。毕竟这个阶段对人实在太重要了,我完全无法留意路上的风景,只能奋力的在这段路上前行。
这三年半里,我基本上有这么几个阶段,从2006年下半年入所开始,我的导师杨磊老师当时还没有结束香港的工作,我一个人磨磨蹭蹭了整整半年。2007年导师回来了,也开始了非常痛苦的与导师的磨合期,然后进入到2008年的进步期和探索期,到最后2009年的工作总结期。从整个过程来看,除了前半年进展有点慢,自己始终还是处在不断进步和提高阶段。我还清楚记得最初杨磊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科研小任务,当时整整做了一个月才做出来,如果放到现在做,恐怕有几个小时到一两天就可以搞定。所以说能力的提高是显著的,然而过程确实无比的痛苦。毕竟人生最难的改变,而收获和快乐都是在改变结束之后。我想也就是因为在这三年里,在导师的督促下,我不断的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因此让我觉得这三年过的如此之漫长吧。
在写毕业感言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写下面这段话。毕竟写出来会显得太另类。圣保罗说过:口里承认,心里相信,便可得救。我受洗入新教已经很多年了。虽然似乎并不怎么去教会,也不太祷告。但始终如一的是“口里承认,心里相信”。因此我还是要说的。我有一个小本子,记下了在博士的三年里我做的祷告。翻出来一看,求助,求助,全是我对上帝的求助。每每到最困难的时候,最难受的时候,我总是会向上帝求助。对于我的各种呼唤和疑问,祂也总是不断的给我力量,信心和希望。对于我的各种要求,祂也给做了回答和安排,虽然,这些回答和安排显然不是我期望的方式。但我相信祂的安排是对的和正确的。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说,这应该算做是一种自我压力释放。但从宗教角度时候,这是信仰的力量吧。不论何种角度,关键是我相信,我接受。
总之,荣耀归于上帝。至于功劳,则完全归于我的导师杨磊研究员。杨老师是我这二十年里,真正意义上的恩师。从小学到大学,我接触到的各种老师,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授业”。而杨老师,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程度。是真正的“可以为师矣”。传授学生知识,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杨老师不止是教给我专业的知识技能。他教给我治学的方法,治学的态度,治学的观念,是为传道。我的各种疑问和犹豫,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平日生活中的,对人生的,对周围社会的,杨老师都用各种方式给我进行了解答。可以这么说,他是除了我父母外,第一个在人生各个方面对我施加重大影响的人。我女朋友曾经对我说:“你现在说话做事越来越像你导师了,这是精神控制啊!”,我笑了笑说:“这不是精神控制,这就是‘道’传承的方式啊!”想起最开始工作时候,由于开始荒废了半年时间,很久没有做科研,我怎么都集中不了精神静下心来。杨老师为了让我早日进入状态,直接把我叫到他家里,周末在家像是陪小学生一样,陪着我写程序。再想起这三年里,为了改变我各种科研上的坏习惯,杨老师可以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现在想起来还是不觉莞尔又惭愧。我衷心的感激我的这位亦师亦兄的授业恩师。
我的父母出身寒微,这些年里真真正正的是含辛茹苦的把我养大。每每念及此事我都热泪盈眶。而今他们二老都年过半百,我这二十几年来却从未能有什么回报给他们,如今即将毕业,工作在即,我也能够略尽孝道,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之万一了。
想我刚进所的时候,又无师兄弟,导师有暂时不在。什么规章制度也不清楚。遇到事情就要问人,所里的各位老师,从所长到各处室的老师,都耐心给我讲解和帮助。没当想起来,都让我心里感到温暖。尤其是人事处的邱老师,华老师和黄老师,因为我对所里的规章不熟悉,给她们的工作添了很多麻烦。而她们总是耐心的帮助我,我的什么错误也都是尽量帮我补救。我真诚的感谢她们。
如果说博士三年里有什么收获,我说,这三年里,其实工作出的成果并不多。收获的是成长。正是因为博士三年半的历练,以后科研路上无论有什么压力,什么困难,我都有信心去承担它,克服它。我想这是我这三年来最大的收获了。
最后,我记得杨磊老师给我说过那么一段话。他说:“你是信教的,有没有看过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中文叫耶稣受难记。Passion的意思,不光是指激情,而是指基督受难所承受的巨大的痛苦的同时,因为救赎的目标而产生的既苦痛又愉悦的状态。科研也是如此,在攀登的过程中,痛苦是永恒的,但正是因为对目标的追求和相信最后一定会出很好的结果,给了我们无限的动力和激情,让我们在科研这条痛苦又愉悦的道路上走下去。这就是passion。”
硕士生 曲晓华
时光如梭, 毕业的日子就这样渐行渐近了。很庆幸冥冥之中, 命运之神将我送到这座城市, 让我有缘遇到这样一群优秀、可爱的人们, 经历了这样一段丰富、精彩的人生。
犹记得2007年4月第一次来兰州的印象, 朴实中透着温情, 我戏称自己被流放千里, 然而就是在这“流放之地”成就了我如今最最珍惜的一段回忆。师恩难忘, 友谊难忘, 不会忘记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 不会忘记这儿的一切。
背上行囊, 向前走吧!离别是一段旅途的结束, 也是下一段旅途的开始。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博士生 盛丽娜
五年前,一个人坐着火车跑到毫无概念的甘肃,那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上研究生,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读研究生。冥冥之中,我来到了甘肃兰州,走进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虽然我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一无所知,但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如今,五年过去了,我顺利地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但五年前找学校、选导师、复试、面试一幕幕历历再现,宛如昨日。回想起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老天的庇佑,感谢贵人的相助,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经历、体验、感受,衷心地感谢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
说起读研的感受,我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记忆力,因为我总是忘记遇到困难时的烦躁,只记得解决问题后的兴奋和激动,如果让我说说具体的事例,我可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今天要干什么,明天要干什么,目前还有什么没有完成的事情了。
五年研究生生活我收获了什么呢?前些日子,大家谈起“纠结”,不知所云,谈起流行音乐,一脸茫然,那我五年的时间43200个小时都干了些什么呢?抬头看看案头那些英文文献,一点点增高,满足了,我想我收获了充实!
博士生 苏锋涛
当提笔写毕业论文致谢和毕业留言的时候,心中总会涌起无法言喻的激动,要对这五年作一个说明、一个打包压缩,一时间有太多感慨,太多的人和事在眼前掠过。
首先这五年让我经历了很多人和事,改变了我很多想法、认识,使自己变得淡定、从容、包容了很多。这五年是我学习的五年,收获的五年,因而是非常充实的五年。五年间,穿行在北京、兰州、上海三个城市之间,三座各有典型特色的城市:北京的大气、兰州的粗犷、上海的精细以及生活其中不同层面上、性格不同的人们,带给我很多视觉、认识、情感上的冲击。
五年的时光,更多的是在实验室中度过。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度过了很多星月相伴的夜晚,付出很多,但收获了更多。收获了技能,也收获了自信。
这五年,是感恩的五年,感谢中科院的教育体系: 五年中,让我目睹、聆听到很多院士、国际学术泰斗、商界、政界精英们的风采,近距离的接触,使我获得许多心灵感悟。感谢近物所的老师和同学,更感谢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的两个课题组:博士阶段周光明老师的课题组,硕士阶段李强老师的课题组。周老师和李老师一点一滴、手把手地教我做科研,5年的积累,把我领进了科研的大门,他们严谨的科研精神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勤奋、进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生态度也深深感染并影响着我。课题组成员间形成的进取、互助及融洽的团队精神,也深深的融进了我的血液。感谢我的家人五年间无私的奉献和全身心的支持。
这是五年宝贵的青春岁月,也是无悔的、收获颇丰的五年。难忘这里的黄河、莫高窟、月牙泉和五泉山;难忘这里的羽毛球馆、农民巷小吃、兰州拉面、香甜的黄河蜜,还有开到深夜的烤肉。难忘5号楼二楼东北角我们实验室,这里承载着我太多的情感。我爱兰州,爱这里的冬暖夏凉;城市因人而美丽,我更爱这里的人们,这里有我受益终身的老师和亲密无间的师弟师妹们。这份爱,将永远珍藏在我心底!
硕士生 苏光辉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三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自己又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回忆这过去的三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
还记得在北京学习的那一年,和同学一起去听讲座,一起去上自习,一起去家乐福,一起去颐和园……
回到兰州,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活。从实验室晶体的测试,到办公室程序的开发,知识一点一滴地增长,虽然很累,但感觉很踏实。
忆往昔,岁月峥嵘;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还需“上下而求索”。
毕业感言即将结束之际,耳畔又传来了徐志摩那首悠扬的小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博士生 唐彬
把论文提交的一瞬间,我想我是应该可以毕业了。回想漫长而短暂的五年,我想不仅仅是欢笑和眼泪,还有许多复杂的,一直盘踞在心头的东西压抑着自己。说是百感交集,但又无处说起,无言以对。五年了,我成长成一个我想不到的自己,否定过,怀疑过,挣扎过,最后接受并感激,自己还是自己。孩子时的梦想没有变,希望被人认可,希望被人疼爱。感觉自己一直是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的孩子,即便镜子告诉自己不再年轻,不再天真浪漫。
五年的学习生涯,五年的兰州生活,我想我认识了自己的学术领域,认识了祖国的西部,更认识了自己内心的荒芜和碧水蓝天。
每个人总有一个特定的时期,成长强大或默默无闻。我不是前者,更不是后者。或许还有另一个时期在等着我,但现在,这个特定时期,我承认接纳自己,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满足和淡然。是近物所在这个特定时期的我一个生长的空间,像是母亲的子宫,默默接受我的压力和成长。但当我离开的时候,是不是母亲最痛苦的时候呢?
从最初来近物所的那一刻,我就仿佛看到了一株沙漠里的植物: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无人喝彩的生长,褪去了油绿宽阔的外衣,失去了婀娜曼妙的曲线,独自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五年时间了,我更看到了她的不卑亦不亢、不自怨亦不自艾、不自怜也不自恋,用慢慢积蓄着的力量,绽放出最鲜妍的花朵,成为无垠沙漠里最惊人的色彩。我总能感受到她前行的力量,磅礴的气势和温柔的教诲。血液里也有她母亲般坚强的遗传和不服输的叛逆,我知道近物所并不会缺少一个像我一样的孩子,那样的桃李满天下又何足挂齿这样一片绿叶呢?但我会不舍,带着淡淡悔意的不舍。我无法坚持,远在南方的家和不在身边的爱人。
风吹来,我听到母亲说,孩子,你可以远行。一如生母在车站,轻声的呢喃。泪,就无声的从脸上一直划到心底……
博士毕业生 王进军
早已记不起2002年冬天第一场雪是在什么时候,那个冬天对当时一个满脑子青春梦想的小伙子而言真的不冷,没留下特殊的印象——怎么会冷呢?从象牙塔跑出来钻进了另外一个世外桃源,骄傲、自信的欢乐把单纯的生活点缀的像个花园,一个快乐的单身汉和一群快乐的单身汉就这么很愉快的飞过了3年。
2005硕士毕业后留所的选择让我有机会看到每一年新同学的飞来飞去,真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么?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都是镜子,只不过是生活把我们聚在一起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镜像而已。
不懂事的时候看到有凤凰在镜子里飞过就激动不已,然而把生活这面镜子转过来对着自己才知道那是别人一生最华丽的篇章。像凤凰那样整日五彩斑斓的华丽飞翔是做不到的,那就像麻雀一样蹦蹦跳跳得去打点自己生活的琐碎吧。要说事业,是自己的梦想天空也好,是高堂里的华灯也好,都要用一点一点的东西花时间用心拼凑出来,做得好与不好,自己也都乐在其中,毕竟生活中的自己才是镜中的真像。
硕士生 王均英
时光荏苒,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眸过去,这三年见证了我的成长,成为我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最可宝贵的人生财富。
研究生阶段是飞跃的阶段,走出青涩,它赋予了我们每个人智慧、理性和成熟。这近三年知识的积累、能力的锻炼,生活的丰富,让我为自己丰厚的收获而感叹与自豪。
感谢近代物理研究所给我提供的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与学术氛围,以及丰富了我们业余文化生活的各类文体活动。它馈赠给我们知识的力量,培养了我们创新的意识,塑造了我们独立的人格,让我们在告别学生时代的同时多了一份成熟与自信。
面对三年来的恩师,有多少谆谆教侮、殷切期望、语重心长让人铭记。他们用前沿的思想、敏锐的科研洞察力,为我们指明了科研的方向,并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谦虚正直的为人之道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典范,为我们的论文辛勤劳作,为我们的工作辛劳奔波,这一切都深深感染、感动和激励着我。
难忘的,还有我们三年的同学情谊,深厚而纯净。仿佛昨日才刚刚相聚,今天就要面临分离。三年的时光是短暂的,但也因此让我们拥有了一段相同的人生轨迹,收获了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同窗!这些深情厚谊,永远不会随着时光而消逝。太多值得回忆的情景与往事,都会装进我们的行囊,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回忆。
毕业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一个新旅程的开始,它提供了助我们远航的风帆。在今后的航程中,我们还将面对风浪和暗礁,经历各种艰难险阻。我们应该放下骄傲与荣耀,保持谦虚与平实,不断激励自己,脚踏实地、拼搏进取。
再次向我们敬爱的老师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并衷心祝愿每位同学都有似锦的前程!
博士生 王玉瑜
在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的又一个三年过去了,如白驹过隙,恍若昨日。三年前的一个决定,让我留在了大西北,留在了近物所这个大家庭。在这里,奋斗过、哭泣过、微笑过、喜悦过……;在这里,我们尽情挥洒着夏花般绚烂的青春。
在过去的岁月里,导师和师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研作风,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近物所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我们因您们的关爱变得独立、深刻、智慧;我们的人生也因这份师生情的存在而将变得丰厚、富有、欢乐。这些收获是我们在人生之路上享之不尽的财富。
在研究生阶段,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是你们给了我默默的支持、善意的批评,真切的笑容,有益的讨论。面对分别,我内心里更多的是雀跃,大家再一次选择了梦想启航的地方,重新塑造新的辉煌。
毕业了我想说:“毕业意味着重新开始,我要带着梦想继续翱翔在大西北广袤的天空中。”
硕士生 魏计房
时光荏苒,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坐在六号楼的会议室里参加师兄师姐的毕业典礼,聆听他们留下的经验与教诲,遥想属于自己的那一天。此时此刻,我便站在了他们曾经站过的地方,与近代物理研究所告别,与对自己尊尊教诲的老师告别,与一起学习和生活了三年的同学告别!带走知识和祝福的同时,留下自己的感悟!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让我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去审视和回味之前走过的大学时光,同时也极大的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进入传感器室的那一刻,我就完全投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像个渴极了的孩子一样去汲取新的知识,然后细细体味。尽管最后的毕业题目出现了变更,但我始终觉得自己的所学不会白费,因为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近代物理研究所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学习和实验条件,使得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体会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
临走之前,我还想对自己的师弟师妹们留下几句话,算是自己的临别赠言吧!学业方面,我肯定算不上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因此经验也就谈不上。只是希望您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首先要有个好的身体,人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务必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年轻身体经得起折腾,那样很容易为年轻付出代价!然后就是要有个好的心态。或许你会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或许你会遇到挫折,或许你会受到种种问题的困扰,请务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因此一切的一切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你要做的是冷静的思考而非无谓的浮躁。总之,在做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之前,先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普通人!
最后,感谢近代物理研究所,感谢辛勤培养自己的导师,感谢人事处的老师,感谢同窗好友!
博士生 吴庆丰
2010年5月6日上午,我完成了博士研究生论文的答辩。这期间,时间就像如影随形“杀手”,迫使你不停地完成各种事情。答辩终于结束了,似乎事情该告一段落,可一切才真正开始的感觉更加强烈。回顾3年的点点滴滴,有很多遗憾也有很多收获,重离子辐照细胞实验时连续的熬夜,面对结果时的纠结和每天3个多小时的跑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是生命中厚重的3年,得到不仅仅是对自己课题的假设和推测,还有关于如何为人和科研的认识。
科研领域很奇特,与其它社会领域不同,很多时候需要的质疑而不是赞同。如果你有了什么想法,质疑是最好的帮助而不是阻碍,面对质疑,就少不了辩论,关于辩论,我欣赏一句话,“君子之辩,理性之争”。质疑和辩论帮助你认识到想法中的不足,这样就能加以改进,甚至可以帮助你从牛角尖中走出来。感谢质疑你想法的人并保持面对质疑时谦虚和开放的心态。
生命科学太奇妙、太复杂。“造物主”很吝舍,从不将秘密轻易示人。对生命现象的简单线性的解释不足以揭示生命的秘密,我们可能很难揭示一个生命现象的秘密,但这样的秘密却在前方等着人们去发现,当秘密展示出真实的面目时,肯定是精巧至极令人惊叹的。我们的实验就是发现秘密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此曲折就如同昏暗而巨大的迷宫,它充满了岔路和陷阱,“短、平、快”的研究更容易使我们走失方向掉入陷阱,身在巨大的迷宫之中,难以识其全貌,有时就如盲人摸象一般,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面对复杂且难以解释的实验结果,不放弃,坚持不懈的工作,积极和富有逻辑的思考必不可少,虽然这很难。
感谢所有帮助、支持和鼓励自己的人。回首过去,不仅仅是回忆,更是为了展望未来,希望经过三年的磨砺后能走的更好!
博士生 薛迎利
五年前,第一次来到兰州,踏上这片母亲河哺育的土地,开始了我的研究生求学生涯。之前,兰州于我,只是一个省会城市的名字,静静地躺在地图上甘肃省板块的某处。而今,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经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习惯了早上起来吃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牛肉面,习惯了和朋友、同事室外闲暇聚会时喝那种加了冰糖后甜丝丝的三泡台茶,习惯了兰州的夏天的凉爽给人的惬意及冬天的干燥所带来的烦恼……
而今,即将告别我的学生时代,回顾五年来的日日夜夜,在感慨逝者如斯夫的同时,或喜、或悲、或忧、或伤的情怀也不禁涌上心头。
在这里,经历了刚接触科研时的懵懂无知和博士毕业时的“小有成就”,使我领悟到科研和以前大学阶段的学习有着千差万别。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仍以大学的学习方式来对待科研。怀着完成课后作业的想法来对待科研问题,只要考试通过,即使问题一知半解也无伤大碍,甚至也可以把问题抛之脑后。然而,很快发现,这份课后作业并不是自己熬上几个通宵可以完成的,完成这份“作业”周期很漫长,或许一年,两年,或许更长。在这期间,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厚积薄发,什么是天道酬勤,领悟到科研需要的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毅力、不懈的努力及团体协作精神……
在这里,经历了一个人远离家人的孤单、自由到两个人的相遇、相识、相恋和步入婚姻的殿堂。领悟到“执子之手,与之携老”的浪漫情怀和及其蕴含朴实、平淡的生活真谛。领悟到在生活中,需要彼此的包容、给予和鼓励。时常,各种情愫会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为上天让我在这里遇到了和我共度一生的人而欣慰,为丈夫的宽容和大度及他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而感动,为自己有时候的任性和“无理取闹”而内疚,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而烦恼,为那些在困境和苦难中坚强、从容、淡定的人们祝福、感慨……
在这里,经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的“聚”和毕业后大家奔赴祖国各地的“散”,体会到生活中聚散有时无常,我们能做的是好好珍惜现在……
在这里,我也将结束我的学生时代,为我的人生揭开新的一章,衷心地祝愿我的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切如愿,也希望自己在今后在科研工作中尽快地成长起来。
在这里我也深深地祝福送给您——兰州!
硕士生 闫雪松
硕士毕业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我们即将拿到毕业证,这不仅代表了科学院对我们多年来付出汗水、收获果实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它寄托着师长、家长和朋友们的殷切希望。毕业之际,我能想到的就是感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杨磊研究员,是他引领我走入了科研的殿堂,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是他给予的指导和支持才使我在困难中不断进步,顺利的完成学业;是他对事业的执着、对待问题的冷静和对人的坦诚,给了我树立了今后为之奋斗的榜样,真心的感谢我的导师。
硕士三年短暂而又充实。在中科院系统,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北京学习阶段和回所科研阶段。在北京的学习的一年,在我看来是大学的继续,我们始终还保持大学时的一贯作风,上课,吃饭,睡觉,三点一线。而对做科研几乎一无所知,只是在导师到北京开会时,他会给我们讲如何做科研,但那时只是很朦胧,充满好奇和渴望。一年后回到所里,开始了真正的科研之路。看文献,写程序,分析结果,到最后的写文章,一步一步、点点滴滴的积累才会真正的体会到真正的科研之路。它有时其实很单调、很枯燥,它会使你的生活变得不再是那么的规律,有时会熬个通宵,有时几天都不会睡上一个好觉,但也是大多科研工作者的必经之路。没有拼搏,那有彩虹啊!
三年的科研学习和工作,不断的遇到问题,分析问题,使我成长了很多,学会了分析和思考,学会了合作和竞争,学会了在不断地锻炼自己过程中继承与创新,也让我对待生活也更有了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在2008至2009学年,获得中科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思想上,我也一直向党组织靠拢,并于2009年6月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
近代物理研究所是世界上有较高知名度的重离子物理研究中心,在重离子基础研究和应用上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它的科研实力和科研环境堪称一流。非常感谢研究所和导师对我的培养,给了我探索科学研究的体验,让我更加了解了科研的苦与乐;他们不仅授予我知识和技能,而且教我踏实做人的态度,使我从一个普通的学子,成长为一个有素质、有能力的科研工作者,并让我坚定了研究辐照材料力学理论和模拟工作。因此我感到十分的高兴能够继续留在所里工作,为课题组和研究所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并在日后工作中,继续努力拼搏。
硕士生 严鑫帅
我不善文字。“感慨”了N天的感言上,依然仅有那张令我十分不爽的照片。看着截止日期一天天逼近,我只能像那个什么上的蚂蚁急得坐立不安(没有团团转的必要)。好在此时有同学给我伸了根救命稻草:网上有上届师兄师姐的毕业感言。我欣喜若狂,赶忙将所有的感言拜读一番,最后得出了个结论:师兄师姐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大学毕业之前,大家都很迷茫。而研究生毕业后,大家似乎都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也不迷茫了。而反观自己,顿时汗颜。因为我依旧很迷茫……。
我依然不知到自己何去何从。的确,三年的研究生涯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也找到了自己兴趣的大体方向。但这并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我依然没有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依然在怀疑者自己能否在这个方面成功。很早就看过很多牛人的传记,发现牛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真令人羡慕!难道这就是牛人与普通之辈的差别?
屈原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能最适合我此时的心境。人生之路还很长,我只好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求索下去,直到自己不再迷茫。
硕士生 杨通军
今天是交毕业感言最后一天了,心里有些惆怅。我是一个不善于言表的人,感到无从下手。任务总得完成,还是开始吧。
三年时间很快,马上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回想过去三年,有些心酸的感觉。
想当年我被保送到中科院的时候,我是大学班上很多双眼睛羡慕的对象,那时的我是多么的高兴,因为自己大学的刻苦努力也总算有了一点回报,虽然错过了很多东西。
当真正步入研究生生涯,真正接触到自己将来要做什的时候,我才慢慢地发现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还是更喜欢大学时的专业。过去我也这样认为,学什么专业都一样,只要努力,都会有出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坚持下去。我努力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还是不能适应,曾经也产生过放弃的想法,但后来还是坚持把硕士读下来了。
本来可以转博,拿到更高的学位,但是我放弃了,很多朋友对此很不理解,但是这是我的选择。
现在已经是毕业前夕了,同学们都已签工作单位工作了,可我……周围的老师、同学和朋友都很关心我的工作,我非常感激。也许我也可以去研究所或公司继续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但是我还想坚持选择,继续我的努力。
其实我一直也在努力,只要有时间我都在看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的书和查找相关资料,为今后能从事这方面工作打基础。也许,这条路在很多人看来都很遥远、很不实际,但我在一步一步地靠近,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不管成功与失败,我都要拼搏一下。
最后,非常感谢吴巍师兄的对我的帮助,感谢三年来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
博士生 姚庆高
五年,在人生的长河里,并非很长,但在二十几岁的五年里,哪可是大把青春的岁月。在近物所,我们共同挥洒着青春,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更是为了体验一份别样的生活。是缘分让我们相聚,是友情让我们甜蜜,我们曾经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已经定格成一本生活的相册。
但相册已经摄到末页。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该是说道别的时候了。但在心间突然隐隐萌生了一种伤感,哪是说不出的一种痛:过去的同学,现在能相见的屈指可数。现在的道别,不知何时能再相见,或许一声道别意味着永远的别离。难道说,人与人之间就仅仅是这样的一种相互过客吗?难道说,美好的记忆都只能付于如梭的时光吗?事实上,我们无法改变:我们都是历史匆匆的过客。有缘的是我们能有五年融洽的相处,无奈的是我们都得别离,但愿能再有机会相聚,一起诉说友谊;哪怕我们都已是耄耋老人,这也无比地惬意。
伤感总归是伤感,别离还是要别离。令人畅然的是,在别离的尽头,哪是每个人重新的开始——新的生活,新的方向。但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乐观地、积极向上地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在人生的长河中,一路走好。
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再见了,我的朋友们!
遥遥地,但愿我们能时常唱起哪几首《朋友》的歌谣: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过……;……
遥遥地,翻翻定格的相册……
博士生 殷达钰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怀着对研究生生活的向往与崇拜和对身边研究生的羡慕加入到了考研复习大军中,经过不懈的追求努力,终于在2005年9月顺利地考取了中科院研究生院核技术及应用专业研究生。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我盼望的答辩会也如期而至了。回忆过去五年来的求学之路,心中已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几许苦涩,几许甘甜。
在这里首先感谢教给我知识的老师们,你们用前沿的思想、敏锐的科研洞察力,为我指明了科学研究的方向,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谦虚正直的为人之道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典范。老师们为我的论文辛勤劳作。这一切都感染、感动和激励着我,在此,让我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五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让我感到欣慰和幸运,因为在近物所宁静的大院中云集着众多的优秀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无处不体现着科学工作者的严谨求实,是我们这些青年人所效仿的榜样。近物所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做众多高层次的学术讲座,给我们带来了思想上的碰撞,营造了很好的学术氛围,精良的图书期刊服务使我们能够更方便地接触到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所有这些都让我更加充满自信与希望。
今天的毕业是我新征程的开始,所取得的学位证书代表的是我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天的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常怀感谢之情、进取之心,不断激励自己,脚踏实地拼搏进取,不负众望。
博士生 岳珂
越是临近毕业的时候,越能够真切地体会朱自清的《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掐指算来,我已经整整做了21年的学生,在我的学生生涯即将永久性终结的时候,回首往事,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在我的眼前,一时间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回顾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五年的研究生生涯,我深深的体会到人生学无止境,学到的东西越多就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生命是有限的,而学习是无止境的,在艰难的学习过程中,我时常会去思考“以有涯随无涯”的意义何在。“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籽粒来。”我们学习知识也正如此,最终是要与实际相结合,开花结果,造福人类。因此,博士毕业不仅仅是对我以前学习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的新起点。
学无止境,不光指学习科学知识,还包括艺术理念、生活常识、人生哲理、待人处世的方式等等。只懂得学习书本知识的人,注定无法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在人类社会中首先要学习生存,包括一技之长、自我保护、与人相处。不断的从前人、周遭学习这些关乎生存的最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发展、营造美好生活的前提。其次要学道德文章。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如果不能很好的构建自己的社会形象与人格魅力,那他就不可能得到心底的平静以及他人的援助和认可。道德素养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永远不迷失方向的保证。
在毕业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培养自己“学无止境”的胸怀,要具备“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用我有限的生命去探求更多的知识空间。
博士生 臧航
金城春夏已过五载,深感时光如梭,回望求学历程,有喜悦,有成功,有迷茫,有苦涩,对学习工作中未能完成的部分,还有一些遗憾。时光不能倒流,人生始终要向前看。寥寥感言,粗陋之词,若能对学弟、学妹有一点帮助,即为欣慰。只有走过,才知道取得博士学位并非预想的那么简单;只有坚持走过,才发现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求学之路,学习为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博士毕业生,首先要勤奋刻苦,要能和导师、同学团结合作,还有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识“势”,知“己”,勇“疑”,力“行”,练“秀”。
识“势”
古往今来,成功人士无不对形势的发展变化极为关注。掌握了形势发展,即可顺水推舟;若认不清形势,则止步不前、逆流艰辛。做科研亦如此,掌握学科动态,国际发展前沿,就是科研中的“势”。毕业后,当没有导师指导的时候,当需要自己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的时候,当需要独当一面,要做出创新的时候,是否了解科研中的“势”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培养识“势”能力是未来开展科研工作之本。如何认清科研中的“势”?一定要多看多听多想,熟练掌握检索技能,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时刻关注国际动向,广泛与同行交流,用心思考揣摩。唯有看清前方的道路方向,努力才更有价值。
知“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世界上没有超人,也没有精通一切的科学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扬长避短才能走向成功。知晓自己擅长的方向,了解拥有的技术条件,熟悉你能够借助的全部的客观基础,只有这样,你的实验计划,你的研究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科学不是空想,现实往往残酷,当你的眼中看的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的工作,而你只能有最基础的实验条件时,制定一个可行的、新颖的实验方案,需要一颗平和知“己”的心。
勇“疑”
敢于设想,只要你的推论基础建立合理的基础上,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能是对的,没有人是绝对的权威,以“理”论英雄。
力“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行动永远是第一位的,想法必须付诸实践才能验证,失败不可怕,可怕是,失败一次就爬不起来。遇挫越勇,爱拼才会赢。
练“秀”
写文章,作报告,都是宣传自己,更是宣传你的科研成果和理念。当你宣传自己的过程中,何尝不是对自己科研理念的一种凝练和再表达,没准你的灵感会出现在你的报告现场。
硕士生 张鹏举
静夜深,侧卧于榻,气缓神乱而难寐。遂睨棂外青光,闻阵风飒飒,床前叶影斑驳,白壁镂空,影影绰绰。顷刻间,数种故绪,纷至沓来,细如游丝,有心剪之,绵绵不绝。
忆丁亥,岁在芳菲,暮春之日,张君江涛、闫兄及余,不远数千里,结伴向西,复试于金城,谓之近物所。途中远眺荒漠漫漫,苍凉纠结之情汩汩而至,盖不能知己知彼,整日忐忑不宁,竟六神无主,夹之慧根不清,辞穷理微,憾未言志凌云,所谓风尘仆仆而来,浑浑噩噩而试,郁郁凄凄而归,惆怅、落寞假以滚滚流水驰之东去。及第,余叹天助勤人,无论慧聪,窃喜之余,仍不能释怀,唯觉长路漫漫,西行兹事皆不可欣然处之。
首年,攻读于京都。学而简思之,思则溺于消遣,常游历名胜古迹之间,登长城喟叹巍巍雄浑,至故宫唏嘘大国泱泱,朝访天坛,暮归北海,所到之处,莫不遐迩闻名,厥功辉煌。闲暇涉燕园,樱木蔽路,芳香绕径,柏松当庭,清心去郁,逢呢喃燕尔,三五成群,温情弥漫,令人羡慕,于是每每流连忘返,不能自已。遂寻亲访友,觥筹交错间,西归期至,毫发未觉。途中凭窗抱膝,复感于原野寂寞,一时茫茫然不知所措,良久,暗誓发奋不辍,弥经年所失,以索来年所得,奈何意气风发,跃跃欲试。
及至金城,悉心耕耘,镂心鸟迹,尔来春去秋来,寒暑易节,于今毕业,恍惚间,意气风发之容已消,不觉双鬓浮现沧桑白发矣。回首往事,如过往云烟,数此两年,收获颇多,于今夜静思之,感慨万千,汹涌澎湃。吾校近物所,乃科院奇葩,国家之重器。始于建国之初,弦歌续响,承载华夏之贵气;英才荟萃,薪火世代而相传。遂孜孜不倦,潜心钻研,务实创新,时至今日,虽满身精武,仍淡泊名利,默默不语。鸟瞰吾校,如明珠镶嵌金城,熠熠生辉;若银环嵌套城关,然置身其中,庄严沉谧,浩瀚无垠,余尝于CSR大厅内,望仪科叠叠,奔腾作响,觉格物之奥妙,物含妙理总堪求;余尝于图书馆内,抚万卷经文,恨不能闻鸡起舞,终饱其所藏;余尝于六号楼中,听夜雨塔松,眺兰山朦胧,感四季变换之潜移,宇宙天地之凉苍,慨人生须臾之往来,当励志发奋以图强,秉承吾校之殊荣,肩负力所能及,争分夺秒,亦思亦行。
吾自入所以来,沐浴导师、学长教诲资助之露。余师温和可亲,德才具备。余之所习得,恩师循序善诱,启心校行,苦心孤诣;余之所修身,恩师以身作则,光明磊落,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余偶遇懈怠,不思精进,恩师常明察秋毫,悉心鼓励;余虽未与师促膝长谈,先生之言传身教,使余稳步向前,勇攀科学之伟峰。恩师每每诲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日进毫厘,足三五年,不可限量!”余之所日用,学长皆关怀备至,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余与学长辅车相依,言不及同患难,实如肝胆相息,同舟共济。
盖浩海巨舸,失舵桨利引之助,焉能乘风破浪?北溟鹏鲲,无长风托举之力,焉能揽月九天?
余之同学少年者,皆四海之栋梁,齐聚金城,器宇轩昂。吾等朝夕相处,如金玉浣溪,切磋琢磨。及余雨霖之年,逢遇金兰之交,共叙同窗之谊,幸甚幸甚!
夫研习科学,唯真求实是径,力避玄虚,失察少究之途切不可涉。于学术则舍本逐末者,常不得其实,盖天下之理,融一而通,遂举一反三,滔滔不绝,墨油浮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碌碌终日,行匆匆,不可取;假以器物之利,觅以器物之所及,思而寡研,此非学术之良端,亦不可取;于学术因循守旧者,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无推陈出新之欲,乏改革开拓之行,理应弃之;于学术趋之若鹜者,贪图名利,竞相奔走于钱权之流,事无三思之后行,心无苍生之博爱,胸无祖国之厚重,实则科学之瘘疮,终溃也。国之复兴,须以科技为基根,之于青年奋发为腱,褒公弃私,赏进却退,吾辈投身其中,当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锲而不舍,呕心沥血,不可滞于前辈,悔于今生矣!至此心揣拳拳,言之切切,以求内心自省,有益于己则足矣,焉盼二三子闲暇顾之,以启褚生身体力行乎?
罢也,余诚惶诚恐,闭感躬行去也!
博士生 张少锋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是瞬间,也是永恒。而毕业就像一个的句号,划断了梦想与现实,心中有的只是一丝伤感、几缕惆怅、万份难舍,或许是那份似海的师恩,也许是难舍这多如山的友情。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一晃五年的时光里,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如同老电影中的经典片断,让我终身难忘。老师们的教诲与帮助如春雨甘霖的贯注,而我们就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成长着。从初来的好奇新鲜不断摸索,到后来的熟稔于心应付自如,到最后的顺其自然随心自在,老师教会了我们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应对各方压力的方法,还有磨练自身忍性的品质。
“曾记同窗日月酣,未忘分道梦魂憨。”如果师生之谊是厚重,那么同窗之情则更多的是真挚。如米酒,历久弥香。
曾想伸手留住时间,而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一切似乎都在预想之中,一切又走的太过无奈。 未来就像天空中一朵飘忽不定的云彩,而我们,将开始漫长的逐云旅程。路途可能是平坦的,也许是崎岖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一种割舍不掉的友情。
祝愿我的朋友们一路好走!
硕士生 张勇
又到了让毕业生留恋但又不得不离开的日子了,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了。刚来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时候,感觉时间是那么的长;但此时却感觉又是如此短暂,短的令我们难以接受。时光就这样在指间滑落,不着痕迹。此刻我们的心头只有满满的感激,只留太多的不舍。7月份证书到手之时,意味着我们在程序上修成了正果。
如果说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会一项技能,那么研究生最重要的是熟悉这项技能,精通这种技能。短短三年过去了,感谢近代物理所的海纳百川。在这里,虽然考试的压力离我们远去,但有导师的悉心指导,有所领导的关心和重视,耳濡目染中,我们不断进步,进步的不仅是熟练的技能,更是态度,包括科研、治学、工作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回想三年前踏入研究生生活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依稀还记得当时的激动与茫然,独自踏进研究室的惴惴不安,掌握一项技能的欣喜,发表论文的自豪,奔波做实验的辛苦,第一次作学术报告的激动…三年的学习期间,我们处处感受到近物所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做出的巨大努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报告,丰富并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良好的图书期刊服务使我们能够更方便地查询到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生部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也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就要毕业了,再次感谢我的导师和所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祝愿近物所的明天更加美好!
博士生 郑川
五年的研究生时光,弹指一挥间。回头望去,有太多太多的记忆片段,就像一朵朵晶莹的浪花,在脑海中翻腾跳跃。有初来乍到时的懵懂,有人教处老师的细心安排和照顾,有南京大学70岁的王凡教授在晚间给我们上课的身影,有刚下实验室时师兄们的一个手势一个提醒,有在实验设备旁导师带领我们解决一个个的技术难题,有在实验室中度过的日日夜夜,有在学术会议上见到的本领域的大牛,有篮球场上培养出的团队精神,也有在德国求学时的艰辛,有为提高语言听说能力所付出的努力,有顶着星星月亮在异国的乡村小路上骑车去值班的经历,有穿过清晨的薄雾和迎面过来的骑车上班的外国朋友打招呼的愉快心情,有当数据分析进入焦灼状态时外国老板手把手的指导,有在冬天去波兰参加学术会议时丰富的体验,有在数据分析做出结果时狂喜的心情,有报告工作进展时得到同行的肯定和鼓励,有在研究中心食堂碰到诺贝尔获得者就在我们旁边打饭的场景,有在中国学生会组织的交叉学科讨论上隔行如隔山的感觉,有临行回国时和中国朋友外国朋友依依惜别的感情,有回所后准备论文答辩的紧张时光。
就要毕业了,这是学生生涯的结束,从7岁上学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整整二十一年。这也是人生的一个节点,一个新的起点。